時隔12年 “北大屠夫”再現廣州豬肉攤
穿上黃色工服,戴上黃帽子,系上綠圍裙,“北大屠夫”陸步軒在廣州市東山口肉菜市場操刀賣豬肉,引來眾人圍觀。19日上午,陸步軒在廣州宣布,將結束12年的體制工作,重新開始賣豬肉。(圖/視覺中國)
站在東山口肉菜市場的檔口里,51歲的陸步軒熟練地操刀切肉、過秤收錢,開啟了自己南下賣豬肉的新工作。“現在的心情和過去不一樣。以前是為了混生活,不得已才為之,現在則把它作為事業看待,這是我的主動選擇。”自從2003年7月被媒體報道后,“北大屠夫”的標簽就一直貼在他身上。事實上,當上豬肉佬也是他當年無奈的選擇,為了養家糊口,他選擇了這個成本低、賺錢快的行當,但心里卻一直有個心結:“自己是文化人,想在學問上成為一個‘大家’”。2004年,他進入西安市長安縣地方志辦工作。“北大學子賣豬肉,當初確實覺得憋屈,向往一種平靜、受人尊重的生活。”陸步軒回憶道,當時有很多工作可以選擇,他選擇了和文化事業比較接近的工作,希望能有所建樹??h里的地方志辦是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,陸步軒過上了和公務員一樣的穩定生活。
然而,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。在地方志辦的12年里,陸步軒一直忙于各種具體事務,一年就要寫二三十萬的材料。為了把工作做好,他還到寧波大學地方志專業學習過。然而,深陷繁雜的工作,他根本沒有時間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,只能淪為一個“文字匠”,更不要說成為“大家”了。此前,他賣豬肉也攢了200多萬元的積蓄,在地方志辦干了12年后,積蓄所剩不多,工資也不足以支撐全家人的生活。“大眾對基層公務員有誤解,基層的事務非常多,收入很一般,上升的路都被堵死了。公務員是值得尊重的職業,但我并不留連”。這兩天,陸步軒已經正式辭去公職,他如是總結這份工作。
相信很多人仍然記得,2013年陸步軒回北大演講時曾說:“我給母校抹黑了”。如今,他又如何看待?“這次賣豬肉是主動的選擇,心情也非常好,很自豪”。在嘈雜的肉菜市場,陸步軒忙著為顧客切肉剁排骨,神情專注。“如果有朝一日我成為真正專家的話,我也完成了當一個‘大家’的夢想?,F在還在努力階段,不會覺得丟臉”。皮膚黝黑,戴著眼鏡,如今的陸步軒鬢角上已開始冒出白發。為何在年過半百時開啟新生活?“選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。”陸步軒說,自己在這個行業已經有將近20年的積淀,對行業了解較多,在其他行業做不出什么成就,但在這方面有優勢。在陸步軒看來,一般的專家教授對養豬、防疫方面關注多,但在銷售環節,豬和人一樣,在各個階段都會生病,在豬肉上怎么反映出來,專家就搞不清楚了。而一般的殺豬賣肉的人,又缺少總結表述的能力,“我能把這兩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”。